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大坝内部结构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大坝内部结构的知识,包括大坝的工作原理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三峡大坝内部结构
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水电站、通航建筑物等3大部分组成。主要建筑物的型式及总体布置,经对各种可行性方案的多年比较和研究,并通过水力学、结构材料和泥沙等模型试验研究验证,均已确定。选定的枢纽总体布置方案为:
泄洪坝段位于河床中部,即原主河槽部位,长483米,在泄洪坝段底部,均匀分布有22孔导流底孔弧形门,底坎高度为56米(或57米),弧门宽6米,高8.5米,22孔弧门分别由22台液压启闭机启闭,两侧为电站坝段和非溢流坝段。水电站厂房位于两侧电站坝段后,另在右岸留有后期扩机的地下厂房位置。永久通航建筑物均布置于左岸。
工程主体建筑物及导流糟土石方挖填量约1.34亿立方米,混凝土浇筑2794万立方米,钢筋制安46.30万吨,金属结构制安25.65万吨,水轮发电机组制安26台套。
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轴线全长2309.47米,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
泄洪坝段位于河床中部,前缘总长483米,设有22个表孔和23个泄洪深孔,其中深孔进口高程90米,孔口尺寸为7×9米;表孔孔口宽8米,溢流堰顶高程158米,表孔和深孔均采用鼻坎挑流方式进行消能。
电站坝段位于泄洪坝段两侧,设有电站进水口。进水口底板高程为108米。压力输水管道为背管式,内直径12.40米,采用钢衬钢筋混凝土联合受力的结构型式。
校核洪水时坝址最大下泄流量102500立方米/秒。
三峡大坝结构包括了哪些功能
1、抗旱功能
下游大旱,三峡可加大放水力度增大下泄流量使抗旱局面得以有效缓解。三峡工程主要设计者、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守仁介绍说,抗旱功能是三峡水利枢纽新增的一个功能。
他说:三峡工程设计时只有防洪、发电、航运和供水功能。补水功能是考虑到下游两岸的居民和生产用水,但现在看来还要满足抗旱用水。这部分水量需求比较大。
如今,三峡工程17年工期已经全面完成,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展现雄姿。尤为可喜的是,三峡建设者不仅创造了水电建设史上的多项世界记录,而且把住了质量关,已竣工的单元项目质量评定全部合格。
2、发电功能
三峡电站安装32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和2台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是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
大坝分类
1、按结构与受力特点可分为:重力坝、拱坝、支墩坝、预应力坝。
2、按泄水条件可分为:非溢流坝、溢流坝。
3、按筑坝材料的不同可分为:土石坝、砌石坝、混凝土坝橡、胶坝等。
4、按坝体能否活动可分为:固定坝、活动坝
5、按坝工技术历史发展的进程可分为:古代坝、近代坝、现代坝、合页活动坝。
扩展资料
大坝,挡水建筑物的代表形式就叫坝,可分为,土坝,重力坝,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拱坝等。堤坝式水电站中的主要壅水建筑物,又称拦河坝。其作用为抬高河流水位,形成上游调节水库。坝的高度取决于枢纽地形、地质条件,淹没范围,人口迁移,上、下游梯级水电站的关系以及动能指标等。
截至1989年,中国大陆水电站最高的大坝的高度为178米,世界上最高的大坝的高度为325米(土石坝)。大坝的安全极其重要,所以应加强对大坝安全的监测。建坝过程中及建坝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应充分考虑。
大坝决堤前兆
答:大坝决堤前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水位异常升高:大坝决堤前,水位通常会出现异常升高的情况。如果水位升高过快或者超过了警戒线,就需要引起重视。
2.渗流、渗漏等异常情况:大坝内部可能会出现渗流、渗漏等异常情况,这些情况可能会导致大坝结构受损,从而增加大坝决堤的风险。
3.水位波动:大坝决堤前,水位通常会出现剧烈波动的情况。如果水位波动幅度过大,就需要引起重视。
4.水闸、泄洪口等设施异常:大坝内部的水闸、泄洪口等设施也可能会出现异常情况,比如水闸关闭不严、泄洪口堵塞等,这些情况可能会加剧大坝的危险。
5.天气异常:天气异常也可能是大坝决堤前兆之一,比如暴雨、大风等极端天气,这些天气可能会导致水位异常上升,从而增加大坝决堤的风险。
总之,大坝决堤前兆可能会有多种表现形式,需要通过多种手段进行监测和预警,以确保大坝的安全。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大坝内部结构和大坝的工作原理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