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两辽王府(唐朝河南府)

大家好,唐代两辽王府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唐朝河南府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唐代两辽王府和唐朝河南府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两辽王府所在地

唐朝两辽王府在山东,指的是唐朝皇帝封给两辽王薛仁贵的府邸,薛仁贵东征西讨,立下汗马功劳,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世族,在贞观末年投军,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故事。

代王府是谁的王府

代王府是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改封为代王后,就藩大同所建的王府。明正德《大同府志》载,代王府“在大同府城内东,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以辽金西京国子监改建”。据《明史·朱桂传》载,朱桂是朱元璋的第十三子,于洪武七年(1374年)七月十八日由郭惠妃所生,5岁时被封为豫王,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四月十三日又改封为代王,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十月二十五日就藩大同,成为九塞王之一。

代王府复建何时完成

1、据《明史》《山西通志》和《大同县志》记载,代王朱桂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由惠妃郭氏生于洪武七年七月十八日,即公元1374年8月25日。洪武十四年封为豫王,洪武二十五年八月初四改封为代王,成为明初九藩王之一。他于1392年九月二十五日到达大同就藩,并上表以谢皇恩。进驻大同稍作休整后,便带领随从依靠当地百姓和富户人家大规模兴建王府。

2、而据明正德十年刻印的《大同府志》记载:“代王府在大同府城内东,洪武二十五年以辽、金西京国子监改建。”而清代乾隆版《大同府志》又载:“辽西京国子监在府城阳和街,明洪武八年建府学于此,二十九年改为代府,武宗幸大同,尝驻辟焉。”按两朝府志记,代王府是在辽、金国子监的原址上改建,但建筑时间一为洪武二十五年,是公元1392年;一为洪武二十九年,即公元1396年,相差四年之久。

3、按照“地近则易核,时近则迹真”的原则判断,明代《大同府志》距洪武年间的时间最近,应该是准确的。按照志书记载的代王府的建筑规模,结合现存的原代王府门前的九龙照壁分析,我们以为,仅五彩琉璃的设计、烧制到兴建和竣工,在短短一年内是无论如何完不成的。如此庞大的皇家工程,应该是从洪武二十四年,一直延续到洪武二十九年完工才是合理的。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