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斩蛇雕像(汉高祖刘邦雕像在哪里)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刘邦斩蛇雕像的一些知识点,和汉高祖刘邦雕像在哪里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10刘邦斩蛇起义在什么山

1、刘邦芒砀山斩蛇起义秦朝末年,沛县泗水亭亭长刘邦奉命率500名民工前往咸阳骊山为秦始皇修筑皇陵。因是农历七月,阴雨天较多,行程很慢。到芒砀山时,又遇阴雨,连续两天不能赶路,刘邦便和民工中的小头目聚在一起喝酒。

2、第三日傍晚,雨停了,喝得醉醺醺的刘邦召集民工,让民工利用凉爽的夜间赶路。从沛县出发的民工是500人,从沛县到芒砀山仅350里的路程,若正常行程仅需4天左右的时间,但因为雨水较多,路途泥泞遍地,很难行走,却盘桓了13天。按秦朝律典,服劳役误了工期要杀头。一些民工怕贻误工期被杀头,在芒砀山便悄悄地逃跑了。没有逃跑的民工,边走边议论,有的咒骂苍天,有的咒骂秦朝严酷的法律,有的奚落刘邦喝酒误事。

3、当队伍行进到芒砀山一片开阔的地带时,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将地面照得如同白昼一般,队伍前进的步伐不由得加快了。

4、正行走间,一个民工小头目慌慌张张地从队伍前面跑来向刘邦报告:“亭长,前面有条大蛇横在路边挡住去路,队伍不敢前进。”

5、刘邦听到有蛇挡道的消息,猛一打颤,醉酒的头脑完全清醒了。

6、他镇静地说:“瞎嚷什么,几百人的队伍,何惧一条蛇!”

7、边说,边向队伍前边跑去。刘邦跑到队伍前面,见前方十余丈远的山道上,果然有一条丈余长的白色巨大蟒蛇横卧在路上。

8、那蛇高昂着头,张着血盆大口,口里吐着足有二尺长的信子,哧哧哧直叫,两只眼睛像两盏灯笼,放射出绿莹莹的光芒。

9、刘邦初见蟒蛇,心中也很害怕,但他很快便平静下来,拔出腰间的佩剑,一步步向蛇走去。蛇向刘邦扑来,口中的信子离刘邦的脸不足一尺。

10、刘邦一个跳跃,躲过了蛇头的进攻,并用宝剑向蛇头刺去,但却刺偏了。

11、刘邦倒抽一口冷气,猛然间清醒镇定起来,站稳脚跟高举宝剑,扎个马步,预防蛇的再次进攻。

12、蛇见一口气没吹倒刘邦,昂起头又发起进攻,妄图把前面的人一口吞下肚去。

13、当蛇头伸到刘邦面前时,刘邦身子一闪,宝剑一挥,只听“嗖”地一声,将蛇头削了下来。真正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没有头的蛇身,仍有剧痛感,乱蹦乱跳,血如泉涌。

14、霎时间,蛇血染红了好大一片土地。

15、刘邦斩蛇后,站在围观斩蛇的民工前面,高声说:“弟兄们,去筑骊山墓,必贻误工期,误了工期是死,造反倒是死里求生的惟一出路。现在我决定造反,愿意随我造反的请留下,不愿意造反的可自找生路!”

16、剩下的350多名民工中,有300多人愿意跟随刘邦造反。刘邦树起义旗,带领民工杀回沛县。后来,刘邦的队伍越来越大,铲除了暴秦,战败了与他争雄的项羽,建立了汉朝,成为开国皇帝。

刘邦斩蛇典故

1、刘邦早年任沛县泗水亭长时奉命押送一批劳工去麵山为秦始皇修筑陵墓,途中许多劳工趁机脱逃。

2、刘邦暗想即使到达骊山,劳工也都逃光了,无法交差。

3、于是对劳工说:“你们各自逃生去吧!我从此也逃亡去了。”劳工中有十几位壮士愿意追随他。

4、晚上,在逃往芒砀山泽的小路上,走到前面的人忽然惊叫一声,忙对刘邦说:“前面有一大蛇挡道,请绕道而行吧!”刘邦朗声大笑道:“区区一蛇,安敢挡吾道路?”他仗剑前行,果然一条白蛇横卧路中,一剑下去把白蛇斩为两段。

5、第二天早上,有人经过斩蛇之处,见一老妪痛哭不已,问道:“你为什么痛哭?”老妇人道:“我儿子本是白帝子,在此化蛇挡道本是向赤帝子讨封而来,却被赤帝子杀了。”老妇人说完就不见踪影。

芒砀山斩蛇碑之谜

1、河南省永城县的芒砀山上,有一块“斩蛇碑”,相传当年汉高祖刘邦在此斩过一条大蛇。夜间,当游览的人们用汽车灯照射“斩蛇碑”时,它的一面便显示出一位古代武士的形象;手持宝剑,威风凛凛,即人们所传说的当年汉高祖刘邦的斩蛇形象。

2、白天,却看不出碑上有任何隐形人像的痕迹,只有字迹。此碑的奇特现象,被称为“华夏一绝”。对于这一景观之谜,有的学者说是因为光学原理,即石匠在刻碑时,曾下点点深浅不同的印痕,经光线直射,形成明暗反差,构成人像。但到底真像如何,还需科学探索。

刘邦斩蛇雕像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汉高祖刘邦雕像在哪里、刘邦斩蛇雕像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