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怀古名句(将进酒中的千古名句)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赤壁怀古名句这个问题,将进酒中的千古名句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念奴娇赤壁怀古名句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2、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为朝廷所不容,御史趁机从他的诗词中挑出一些句子上纲上线,欲置之死地而后快。所幸宋神宗还没糊涂到昏聩的地步,加之开国皇帝赵匡胤有“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之遗训,苏东坡在监狱里关了数月后被放出来,贬为无职无权的黄州团练副使。

4、21岁就以优异成绩考中进士,甚至被当时的皇帝宋仁宗视为有“宰相之才”的苏东坡,历经生死考验,陡然从云端掉落下来,其间感慨自非常人可比。

5、游览黄冈赤壁,风云际会的历史人物源源不断地飘过脑际……

6、看长江,浩渺宽阔,滚滚东去。或许,自盘古开天地以来,它就如此,昼夜不息。多少英雄人物生长于斯,多少神奇故事如水流逝。那陡峭的悬崖,凌空飞跃的礁石,与奔腾而至的江水碰撞,激射出高高的浪花,如白雪飞扬,如浓雾四散,如惊雷,如闪电……

7、想当年,东吴都督周公瑾英姿勃发,绝代佳人小乔红袖添香。面对敌军压境,周都督羽扇纶巾,气定神闲地在此指挥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赤壁大战,以少胜多,歼灭了号称百万的曹操大军,一举奠定了江东数十年的稳定,令人钦佩惊叹。

8、周郎34岁就立下盖世奇勋,我而今47岁了,却仍在此虚度光阴!

9、多情的你或许会笑话我蹉跎岁月、白发早生。那“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迈呢?那“用舍由时,行藏在我”的潇洒呢?

10、唉!你再想想,那横槊赋诗的曹孟德,那倜傥风流的周公瑾,而今他们在哪里呢?

11、江山依然如画,那些英雄人物与普通黎民,不是一样都消逝在滚滚红尘中了吗?功名、事业、理想、抱负,真的就那么值得向往吗?

12、人生如梦,还是让我将手中薄酒,洒向江中明月,让我与江月同欢喜,与天地共忧愁吧!

13、———整首词雄浑苍凉,笔力遒劲,一改绮靡柔婉的词风,如金声玉振,大大拓展了词的表现空间,成为豪放词的重要代表,被誉为“古今绝唱”。

14、苏东坡曾在给弟弟子由的一首诗里写到:“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15、与此类似,这首词里看似有对生活的诸多无奈,其实,透过这种感慨,我们能深刻体会到作者对苦难的超脱,对无常命运的达观,并进一步感悟到作者灵魂摆脱桎梏的飞扬,精神获得自由的宁静。

赤壁名句是哪句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3、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4、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了什么古人和古事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1、翻开《三国演义》便是一句“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仿若一道奇险雄峰拔地而起,把东汉末年、三国乱世那波澜壮阔的雄廓格局渲染得淋漓尽致

2、这是迄今为止最让我赞叹不绝的开篇

3、如此壮阔的主题和宏大开篇,要是开篇词格局小了,当真是忒煞风景

4、起笔就言明“我要讲天下分合”的小说,自然得配上一首写尽历史兴衰的开篇词

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借赤壁来写他自己。这阙词是出于自己郁郁不得志又颠沛流离的际遇而做的,想的是成为周公瑾那样的英雄人物,“雄姿英发,羽扇纶巾”。但不管怎么借用三国典故,说来说去,其实终究都是讲自己。

6、苏轼这阙词加两篇赤壁赋都在写赤壁(虽然两篇赋搞错地方了)。《后赤壁赋》、《念奴娇》里皆是“我”太多了,如果单把《前赤壁赋》里“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那段拿出来也有点意思,但讲得更多是一种豁然旷达的心境——天地无私,怡然自乐,有一点庄子无所待而游于无穷的味道,跟三国那样“入世”格局自然不搭调。

7、苏轼是个很有生活情趣的人,他很多诗词都是对自己内心苦闷的疏通排解,豪放豁达、清新洒脱。但在气度上,他终究没有辛弃疾那种家国仇家恨、金戈铁马的慷慨之声,也缺少放眼天下的视野(为什么突然说辛弃疾?一个是豪放词横向比较,一个之后再说)。毕竟他的人生际遇更多是被诬陷谪贬,但同时向往建功立业,所以苏轼的角度更多是“个人”,很少大至时代、天下。即使感时怀古,大多也是“书生古亦有战场,葛巾羽扇挥三军。古人不见悲世俗,回首苍山空白云”这一类,跟三国明显不是一个调性。

8、而杨慎这阙《临江仙》,个人觉得本义不是真要写三国,毕竟全阙没有任何字句直接与三国相关。可能是开头两句让人想起《赤壁怀古》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或者是《三国演义》开篇词的既有印象。

9、无论如何,他的的确确“无心”(?)写出了与三国相匹的格局。

10、尽管个人很喜欢这阙词,但不得不说他其实不是那么出类拔萃。

11、个人觉得这阙《临江仙》可谓是怀古伤时的“集大成者”

12、何谓“集大成”?《临江仙》里化用了大量此类型诗词的名句,甚至可以说基本全篇都是!

13、“滚滚长江东逝水”——“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14、“浪花淘尽英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

15、“是非成败转头空”——“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6、“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张昪《离庭燕》)

17、而且将单句拿出来对比,未必比原句高明

18、“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一个“来”字,便把整幅画面都盘活了——浩荡江水从天际奔腾而来,遂又滚滚奔流而去消失在遥远的地平线——由远即近再度远去,由小变大再而转小,才有动态的“不尽”之感。“滚滚长江东逝水”便差了一筹。

19、“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里这“悠悠”二字也是妙极——兴衰起伏多少事堵在嘴边,几度欲言而又止,最终也只留两字“悠悠”,意蕴无穷无尽。千古兴亡的浩叹哪能填得那么实?这就是意境。

20、说句题外话,其实个人很不喜欢“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个起兴。不仅是意象用烂了,关键是音韵读起来贼不痛快。

21、“滚滚”二字的音都包在嘴里,“长江”声音洪亮,结果“水”字收得又极瘦,整句读出来没一点气势。

22、反观我极爱的一句起兴——“大风起兮云飞扬”,暂不说大气磅礴的意境,单讲音韵。“大风”、“飞扬”都是张嘴发出的声音,韵母极洪亮,夹着的“起兮”极细极小,抑扬顿挫,一纵一收再而扬起,光是读来便觉得豪气干云,非英雄不能做也!

23、《临江仙》其实真说造诣倒不见得多高。主要是它那“雄图霸业弹指灰烬,尽付笑谈之中”的格局真的太宏大了,囊括进了整个时代、天下,悲夫!

24、同时,它又不似辛弃疾等人的诗词时空背景过于明显。

25、讲“是非成败转头空”的诗句不少,但大多是触景生情,末了发出一句感慨,这样通篇集中论述这一感触的词倒也真不多。

26、因此,《临江仙》拿来做三国的开篇词再合适不过了。

27、近期高晓松讲三国,提到了曹丕继承人的一系列变更,有种黑色幽默的味道。

28、刚好答主在美国交换,身在安大略湖畔,来自北方极地的季风肆掠南下,望着无尽波涛,感慨万千。忽又想起了这阙词,遂来答题。

29、在那个风云际变、波澜壮阔的乱世,一群英雄豪杰前仆后继、机关算尽,结果呢?还不是是非成败转头空,成了一抔粪土,消散在这起落涨退之间。

关于赤壁怀古名句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